热门站点| 世界资料网 | 专利资料网 | 世界资料网论坛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首页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授权部分学位授予单位审批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的试行办法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05 19:59:21  浏览:9676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授权部分学位授予单位审批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的试行办法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授权部分学位授予单位审批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的试行办法

1986年4月15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


一、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自行审批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的学位授予单位,是受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托行使审批权。审核工作必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审定学位授予单位的原则和办法》三个文件的精神,按照第三批学位授予单位审核工作的有关规定进行,做到坚持标准,严格要求,保证质量,公正合理。
二、学位授予单位自行审批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的学科范围和条件。
(一)学位授予单位自行审批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范围是:综合大学和师范院校的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和理学门类,以及综合大学中与理学密切相关的工学门类各学科、专业;理工科院校的工学门类以及与工学门类密切相关的理学门类各学科、专业;医学院校的医学门类各学科、专业;农林院校和科研机构的农学门类各学科、专业;中国科学院各学部的理学和工学门类各学科、专业;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的哲学、经济学、法学、文学、历史学门类的各学科、专业。
(二)属于上述门类的学科、专业,应具备下列条件才可自行审批:
1.在《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授予博士和硕士学位的学科、专业目录》(试行草案)(简称《专业目录》,下同)中的一级学科范围内,首批和第二批授权学科、专业点中,至少有一个学科、专业已有博士学位授予权,或者至少有两个学科、专业已有硕士学位授予权。
2.学科、专业名称一般应是已列入《专业目录》的。属于新兴和边缘学科、专业,《专业目录》未列入的,在自行审批前,应将新增学科、专业的名称及其理由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经征得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有关评议分组的同意后,方可审批。学位授予单位不得自行决定授予硕士学位的学科、专业名称。
三、自行审批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的办法:
(一)申请有权授予硕士学位的学科、专业,由所在的教研(研究)室提出,经学位评定分委员会讨论同意后,报学位评定委员会。同时报送《申请授予硕士学位学科、专业简况表》和《申请培养学位研究生指导教师简况表》。对于不符合本办法所规定的自行审批范围的学科、专业,学位评定委员会不应受理。
(二)学位评定委员会组织专门小组进行同行评议。
1.学位评定委员会根据申请硕士学位授权的学科、专业,参照《专业目录》中一级学科的范围,组织相应的评议小组。
2.评议小组至少由7人组成,其成员应是相同学科的教授、副教授或相当职称的专家,其中教授或相当职称的专家不少于2/3。评议小组组长一般应由博士生指导教师担任。必须有外单位专家参加评议工作,可以聘请为评议小组成员,也可聘请为通信评议员,总数不少于3人。通信评议员不计入评议小组成员人数。在评议前1个月,学位评定委员会应将评议的有关材料送通信评议员审核。通信评议员对申请硕士学位授权的学科、专业是否符合条件提出意见。对通信评议员的意见要充分重视,并对外保密。
3.评议小组成员受学位授予单位学位评定委员会的委托,以专家身份参加工作,不代表所属单位或其他个人。
4.评议小组应认真学习有关文件,坚持原则,秉公办事。评议时应当充分发扬民主,树立科学的学风,使每个成员都能畅所欲言,发表各种不同意见。评议内容,对外保密。
5.评议小组对申请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专业逐个评议。学科、专业点的主要学术带头人应向评议小组报告本学科、专业的学术梯队,取得的科研成果,当前从事的科研工作,实验室设备和培养研究生等方面的情况,并回答评议小组提出的问题。
6.评议小组在听取报告,审核有关材料,充分评议的基础上,进行无记名投票表决。获得评议小组过半数成员同意者,作为通过。评议小组向学位评定委员会提出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的名单。
(三)学位评定委员会对各评议小组提出的名单逐个审核后,进行无记名投票表决,获得全体成员过半数同意者,作为通过。由学位评定委员会批准,报主管部门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备案后,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统一公布。
(四)学位授予单位要认真做好备案工作。备案材料包括:
1.学位授予单位关于自行审批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的情况报告;
2.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名单汇总表;
3.《申请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简况表》和《申请培养学位研究生指导教师简况表》;
4.通信评议员评议意见(原件复制);
5.评议小组成员和通信评议员简况;
6.评议小组投票表决情况。
以上材料均一式二份。
四、批准进行试点的各学位授予单位对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的自行审批,应与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分批审核学位授予单位的统一布署同步进行,具体时间由各单位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安排。
五、各学位授予单位应根据本试行办法,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自行审批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的具体办法,报主管部门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备案后施行。
六、各学位授予单位自行审批的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备案后,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如认为有必要,可授权学科评议组或其成员,对审批的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的情况进行检查或复议。也可采取其它适当措施进行检查。如发现有不符合条件者,或未按规定程序审批的,将撤销其学位授予权,或停止或撤销学位授予单位自行审批权。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浅析我国行政主体理论
——以村委会行为为视角

南昌大学法学院 姚俊

摘要 行政主体是一个舶来品,它的引入带有明显的功利性和工具性。这也为以后行政主体理论发展的限制埋下了伏笔。随着公共行政的和行政法学研究的深入,行政主体理论暴露出着诸多的缺陷。本文试图从重构行政主体内涵外延和重塑行政诉讼被告资格认定标准两个角度来完善我国行政主体理论。
关键词 行政主体 缺陷 对策

一、问题的提出
在我国行政法学领域,行政主体是指享有行政职权,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职权并独立承担责任的组织。它必须符合三个构成要件:1、行政主体必须享有行政职权;2、必须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职权;3、能够独立承担责任的组织。行政主体通常是由两类组织构成的,一是行政机关;二是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在外延上,行政主体=行政机关+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另外,有的学者提出,除以上两类外,其他公权力组织也可能是行政主体。行政主体理论对我国行政诉讼领域的影响较大。是否是行政主体决定着法院对案件的受理与否。从我国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可以看出,法院只受理针对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组织提起的诉讼,而对其他被诉组织则以不是行政主体而拒之门外。我们可以从村民委员会(以下简称村委会)这一基层自治组织行为的可诉性分析中可知法律规定和理论研究的不足。
我国宪法规定,村委会不是行政机关,而是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许多权力基层自治组织。当村民针对侵害其合法权益的村委会行为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时,将会出现以下三种情况:
1、村委会此时的行为是法律法规授权而作出的,那么法院依《行政诉讼法》,应受理案件。
2、村委会此时的行为不是法律法规授权的行为,而是为了执行政府机关(特别是乡镇一级)的文件而作出的,是否可以认为村委会是受委托组织,如是,村民可起诉委托机关;如不是,则不属于法院的行政诉讼受案范围,法院将不予受理。
3、村委会的是学理上的公权力组织,此时的行为可能被认为有行政主体资格,但通常是不被认可的。
分析以上三种情况,在第一种情况时,最有可能被法院受理,村民的权益也最有可能得到救济。田永案就是典型,法院认可了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也即此案中的高校具有行政主体资格。但认可了高校时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不代表相同情况下的村委会也会得到认可。我国是成文法国家,法官判案严格依照法律规定进行,在行政诉讼法不完善,权益保障意思不强的今天,村委会的被诉行政主体资格完全可能不被承认。反过来我们也应该思考,如果受理,依据是什么?村委会有作为法律法规授权组织的资格吗?法律法规对哪些事项可以授权呢?在第二种情况下,在目前村委会和基层政府的复杂关系中,如何来认定村委会行为是自治行为还是受委托行为是十分困难的。最后如是第三种情况,其他公权力组织如何认定的标准是什么?要成为行政主体的其他公权力组织的认定标准又是怎样的呢?这一系列的问题都是我在行政法学研究种必须很好解决的,而这些问题都可以从我国行政主体理论找到答案。

二、我国行政主体理论的缺陷
1、我国行政主体概念最初定位的欠科学性
在起源上,我国行政主体概念是一个典型的舶来品。这一概念的引入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在此之前,我国行政法学理上主要是以“行政机关”或“行政组织”用来指称有关行政管理的主体,并由此引申出行政行为、行政法律责任等相关的基本概念,这在当时的行政管理实践和行政法学发展阶段都是合理的。但随着行政管理实践的广泛展开及行政法学研究的深入,该“行政机关”或“行政组织”的概念愈现弊端。为了修正这些弊端,行政主体概念也就悄然进入了我国行政法学研究领域。正如杨海坤先生和章志远先生在《中国行政法的基本理论研究》一书中所阐述的,行政主体概念在我国大陆的引入是基于三个方面的客观情况:一是行政机关概念在承载和传递“行政权力行使者”的使命上的不足;二是行政诉讼被告资格确认的需要;三是法国、日本行政法主体理论的外在影响。上述背景既决定了行政主体概念在我国行政法学理上的特殊功能,同时也为限制行政主体理论自身进一步发展埋下了伏笔。[1] 行政主体概念的过于功利、过于匆忙的引入必将概念理解上的不完全和欠周密,事实也证明在我国生根发芽的行政主体概念与域外的“源概念”有着巨大的不同。
2、我国行政主体概念本身的缺陷
在我国行政主体是学理上的概念,不是一个法律上的概念。它的引入是有着功利性和工具性目的的,且引入后对其进行了改造,已不是域外行政主体的“源概念”,成为了中国特色的本土化了的概念。许多学者认为,行政主体是指享有国家行政职权,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职权并能独立承担责任的组织。我认为该概念仅将享有国家行政职权的作为要件之一本身就带有局限性。因为行政包括公行政和私行政,公行政又包括国家行政和其他非国家的公共组织的行政。所以国家行政并不是公行政的全部,行政主体除了包括享有国家行政职权的国家机关外,还应包含享有公共职能 的非国家公共组织。该概念应表述为:行政主体是指享有行政职权,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职权并独立承担责任的组织。
3、公共行政改革使行政主体理论面临困境
我国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发生了全面而深刻的变革。以经济领域为主导的改革,使得中国社会结构也面临重大的调整与变迁,各种市场的、社会的要素活跃起来、并促使政府垄断式的公共职能发生分化,许多职能向非国家公权力组织转移,政府走向服务行政的道路。这就使得许多社会公权力组织在一定领域行使公共职能发挥执行和管理的作用。当然,有些社会公权力组织可以纳入法律法规授权组织的行列,但大多数的社会公权力组织是没有授权的,而且法律法规授权组织概念本身具有模糊性,哪些组织又资格获得授权,针对哪些事项可以授权等问题是我们需要明确的。因而根据我国行政主体理论不能周延所有的行政主体,这就有必要扩展并明确行政主体的外延。有的学者认为,行政主体包括行政机关、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和其他公权力组织。试用“其他公权力组织”的概念来周延所有的行政主体,我认为这是不科学的。其他公权力组织这一概念明显带有兜底性质,在司法实践中没有多大的意义,因为没有具体的标准和主体来界定怎样的公权力组织是行政主体,完全是为了穷尽学理上的分类,也为以后新的行政主体提供纳入位置。其实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也是公权力组织,只是有授权的限定,而这一授权使之可以认定为行政主体,才单独列出作为行政主体一个类别的。那么,如何将具有行政职权性质的从事公共事务的组织纳入行政主体的外延范畴是目前行政主体理论面临的困境。
4、行政主体与行政诉讼被告资格逻辑关系的不合理性
“行政诉讼在严格的意义上是以行政主体而不是以行政机关为被告的诉讼。面对庞大的行政组织系统以及复杂的行政活动,行政诉讼被告确认的规是:谁主体,谁被告。 [2]也就是说,按照现行行政主体理论,人们要判断某一组织能否成为行政诉讼的被告,首先需要确定该组织是否具有行政主体资格,凡不具有行政主体资格的组织,就不能成为行政诉讼的被告。不便于行政相对人行政诉权的行使。尤其是在人权司法保护观念已成当今世界潮流的情况下,现行行政主体理论的滞后性更加明显。类似于村民状告村委会案件,往往都因为村委会不是“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不具有行政主体资格进而不能成为行政诉讼的被告而被拒之于法院的司法审查之外,从而导致大量社会公共组织的管理活动难以受到司法力量的有效制约,相关社会成员的合法权益也因之而缺乏切实保障。我们上文中谈到行政诉讼被告资格确认的需要是当初我国学者引人行政主体理论的实际用途之一,而今天行政诉讼实践中有关被告资格确认的各种问题又反过来对行政主体理论提出了强有力的挑战。

三、对完善我国行政主体理论的建议
1、行政主体概念的内涵外延的重新界定
我国行政主体概念从产生之初就不成熟,本身定位不合理,内涵和外延也显狭窄。笔者认为,我国行政主体理论本来就是域外的概念,应该充分考虑该概念在域外产生发展的土壤以及全面而准确的学术含义。而不能徒有其表的借助该概念的外衣而功利性工具性的应用于我国行政管理实践及行政法学研究领域。在现今的理论困境面前,我们应该出重新界定我国的行政主体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在借鉴法、德、日等国家界定行政主体概念的基础上,架构符合我国本土特色并与中国行政管理实践及行政法学发展相协调的行政主体理论。随着我国公共行政改革深入和社会行政的增加,我国应以“公共管理职能和行政权”为标准界定行政主体。一切行使公共管理职能、享有行政权力的公共组织均应属于行政主体的范畴。行政法学应加大对从事社会行政的行政主体类型的研究,以反映行政主体多元化的趋势。行政主体应定义为:行政主体是指享有行政职权,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职权并独立承担责任的组织。这里所说的行政职权不仅包括传统的行政职权, 还包括公共管理性质的行政职权。所以其他公权力组织只要从事公共管理职能的,作出影响相对人权利义务行为的就应该是具有行政主体资格的,就应该是可诉的,法院此时可以依行政主体界定标准对其进行可诉性判断。所以在政主体的类型应该包括行政机关、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以及那些没有法律法规特别授权但是从事公共管理职能的组织。
2、行政诉讼被告资格认定标准的重塑
我国行政诉讼法对受案范围由概括式、列举式和排除式的三种规定,即使是这样一种安排,行政受案也有许多的真空地带,因为我国是以是否是行政主体来确定被诉组织是否有行政诉讼被告资格的。这就导致许多本应属于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组织行为得不到审查,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救济。其实,传统行政主体理论所标示的“行政实体法上的独立权利义务主体与行政诉讼法上的独立诉讼主体合一”的命题是不准确的。作为行政诉讼主体之一的被告与行政实体法上的行政主体分别属于不同的领域和阶段,其所遵循的逻辑并不相同:其一, 被告的确定更多地考虑的是如何有利于当事人诉权的行使,只要是行为者实际地行使了行政权力,就应当成为被告。虽然被告的确定也会考虑到诉讼后果的承担,但它并不意味着参与诉讼的主体就必须实际承担最终的实体责任。其二,行政主体所体现的则是实体权力的行使与实体责任承担的一致性,强调的是某一组织具有行政法上的独立人格。[3]因此,行政主体的确立与认定行政诉讼的被告之间并无多少必然的联系,在很多情况下, 诉讼主体可以独立于行政主体。不管是行政主体还是非行政主体充当行政诉讼的被告,最终的实体责任都是由相同的行政主体承担的。在确定行政主体和行政诉讼被告资格逻辑关系相分离的同时,我国行政诉讼涉案范围应该以行政行为侵犯公民合法权益或者违反法律规定为接受司法审查的实质要件;摒弃现今行政诉讼法只承认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组织为被诉主体的规定,在修改行政诉讼法的同时应把行使公共事务职能的社会组织纳入行政诉讼领域。这样,对于我国行政诉讼实践的顺利开展和行政法学研究继续向前发展,特别是对行政相对人的权利保障,中国依法治国理念的贯彻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注释:
[1][3] 杨海坤、章志远著,《中国行政法的基本理论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2] 张树义,论行政主体 政法论坛,2000年第四期.

国家教委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等文件的通知

国家教委


国家教委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等文件的通知
国家教委



为了贯彻《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和去年普通高等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现将经我委审定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新旧专业对照表》和《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规定》(以下分别简称《专业目录》、《对照表》和《规定》)一并印发给你
们,请照此实施。现就有关问题说明如下:
一、关于《专业目录》修订情况
现行的本科专业目录,是1984年以来由我委分科类先后公布实施的。各科类的专业目录,经过几次调整和修订,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专业口径,增强了适应性,对加强专业设置管理,提高办学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由于认识和管理体制等方面的客观原因,专业划分过细
,专业范围过窄,专业名称不尽科学、统一,门类之间专业重复设置,本科专业门类与学位授予门类不相一致等问题,未能很好解决。另外,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有关部门和高等学校提出了一些应用性专业设置问题,也需要统一研究。为了进一步解决存在的问题,及
早制定一个体系完整、统一规范、比较科学合理的本科专业目录,我委自1989年开始着手进行了新一轮专业目录修订工作。
这次修订工作跨时四年多,在地方和中央各部门及有关高等学校的积极配合和共同努力下,依靠国内知名专家、教授,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和充分的科学论证工作。修订工作按照适应我国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原则,科学性原则,符合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原则,拓宽专业、增强
适应性的原则,大体经过了分科类论证审订和总体优化的过程,最后形成了整体上比较科学合理、统一规范的《专业目录》。
修订后的《专业目录》其学科门类与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国家教委联衔颁布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的学科门类基本一致。在前几次修订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了专业口径和业务范围,调整归并了一批专业,充实扩大了专业内涵。同时根据社会对
专业人才的需要和某些门类、专业的办学现状,保留了部分专业范围较窄的专业,增设了少数应用性专业。经过修订,专业种数比修订前有了较大幅度减少。
《专业目录》分设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十大门类,下设二级类71个,504种专业,比修订前的专业数减少309种。其中哲学门类下设二级类2个,9种专业;经济学门类下设二级类2个,31种专业;法学门类下设二级类4个
,19种专业;教育学门类下设二级类3个,13种专业;文学门类下设二级类4个,106种专业;历史学门类下设二级类2个,13种专业;理学门类下设二级类16个,55种专业;工学门类下设二级类22个,181种专业;农学门类下设二级类7个,40种专业;医学门类下设
二级类9个,37种专业。
《专业目录》中列出跨学科门类的专业56种,并注明了可授予学位的门类(未注明者均按所属门类授予学位);对需适当控制设点的42种专业,加注了※号。
为了有利于高校增强办学的灵活性,在保证专业基本要求的同时,根据人才需求变化及时设置或调整专业方向。在《对照表》中列出了部分专业的参考专业方向。上述参考专业方向高校可根据不同情况选用,也可不用或自定相关专业方向。这次修订工作,还组织了有关专家按新的要求
统一编写并审定了相应的专业简介。该简介即将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
二、关于《专业目录》和《规定》的实施意见
1.目录性质。这次印发的《专业目录》规定了专业划分、名称及所属门类,反映培养人才的业务规格和工作方向,是设置、调整专业,培养高级专门人才,授予学位,安排招生,指导毕业生就业,进行教育统计和人才预测等工作的重要依据,是国家对高等教育宏观管理的一项基本的
指导性文件。
2.自1994年度开始,专业设置审批一律按新的《专业目录》和《规定》执行。考虑到地方和部委按照《规定》成立专业设置评议委员会尚需一段准备时间,今年本科专业设置可在规定的权限内由有关部门直接审批报我委备案。
3.对普通高校现设本科专业我委拟在年内按《对照表》统一组织整理。整理工作的具体要求,另行通知。
4.今后高校的招生、毕业生就业、学位授予、教育统计等工作凡涉及本科专业设置的,均应以新目录和按《规定》批准的专业为准。有关部门应积极采取相应措施做好新旧专业目录体系的转换工作,以尽快统一执行新的专业目录。
5.各有关部门和普通高等学校要加强领导,认真组织实施《专业目录》和《规定》,对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请及时报我委,以便统一研究解决。
附件:一、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规定
二、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
三、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新旧专业对照表(略)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贯彻《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推动高等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扩大高等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和地方、中央部委的管理权限,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对高等学校本科专业(以下简称“专业”)的宏观管理,增强普通高等学校主动适应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需要的能力和
活力,特制订本规定。
第二条 普通高等学校的专业设置及其调整,应当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同时又要遵循教育自身的规律,正确处理好需要与可能、数量与质量、当前与长远、特殊与一般的关系。
第三条 普通高等学校的专业设置及其调整,应考虑投资效益和社会效益,避免不必要的重复设置,形成合理的专业结构和布局。
通过现有专业扩大招生或拓宽专业服务方向等办法可以基本满足人才需求的,不应再新增设专业。
第四条 普通高等学校的专业设置及其调整,应符合国家教育委员会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及其有关要求。设置专业目录外的专业按规定程序办理。

第二章 专业设置的条件
第五条 普通高等学校新设专业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符合经学校主管部门批准的学校发展规划,有稳定人才需求的预测报告,招生规模一般以每年60人为宜,不低于30人;
(二)应有符合专业培养目标的教学计划和其他必需的教学文件;
(三)应与学校已设专业之间有相互支持关系,能完成该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教学任务(包括各项实践性教学环节),能有比较稳定的专业基础课程(工学类专业含技术基础课程)、专业课程教师队伍及实验技术人员;
(四)具备该专业必需的开办经费和办学基本条件,包括教室、实验室及仪器设备、图书馆及图书资料、实习场所、体育设施和学生宿舍、食堂等必备的条件。
第六条 普通高等学校申请由原有专业改设新专业者,应满足新专业设置所需条件。

第三章 专业设置的审批权限
第七条 普通高等学校专业设置,由高等学校、学校主管部门(系指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中央部委教育行政部门,下同)和国家教育委员会分工负责审定、审批和备案。
第八条 普通高等学校申请设置新专业,凡符合第五条所规定的条件者,可批准其正式设置,开始招生。对第五条所述条件尚不完全具备者,可批准其筹建,筹建时间一般不应超过两年。筹建期限内达到正式设置条件后可批准开始招生,否则取消其筹建资格。
第九条 普通高等学校在专业目录所列的本门类所属的二级类范围内(如理学门类的物理学类内部;工学门类的材料类内部等)调整专业,经本校学术委员会或其他相应组织讨论通过,由学校自主审定,学校主管部门核报国家教育委员会备案。
第十条 国家重点普通高等学校除可按第九条规定自主调整专业外,设置、调整专业目录内的其他专业,按学校的学科性质,在学校主管部门核定的本科专业数和相关学科门类内,经本校学术委员会或其他相应组织讨论通过,由学校自主审定,学校主管部门核报国家教育委员会备案。

第十一条 普通高等学校设置、调整不属于第九条所列情况的专业目录内的专业,国家重点普通高等学校设置、调整下列类型专业,由学校主管部门审批并报国家教育委员会备案。
综合大学设置、调整非哲学、经济学、法学、历史学、文学、理学门类专业的;
理工院校设置、调整非理学、工学门类专业的;
农林院校设置、调整非农学门类专业的;
医药院校设置、调整非医学门类专业的;
师范院校设置、调整非教育学门类专业或其他非师范性质专业的;
外语院校设置、调整非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的;
财经院校设置、调整非经济学门类专业的;
政法院校设置、调整非法学门类专业的;
体育院校设置、调整非体育学类专业的;
艺术院校设置、调整非艺术类专业的。
第十二条 普通高等学校设置专业目录外的专业,须由学校主管部门组织专家论证后并按规定程序审批,报国家教育委员会备案。
第十三条 由学校主管部门负责审批的专业,须经本地区(部门)设置的高等学校专业设置评议委员会(以下简称专业设置评议委员会)评议。
第十四条 高等专科学校和短期职业大学不得设置本科专业,个别特殊情况确需设置的,须由主管部门报国家教育委员会审批。

第四章 审批程序
第十五条 专业审批每年集中进行一次。
学校申请设置或调整专业,应按规定日期向学校主管部门提交以下书面材料:
(一)申请报告,简要说明设置或调整专业的主要理由及其他有关情况;
(二)申请表,根据国家教育委员会统一制订的格式据实详细填写;
(三)拟设专业的教学计划;
(四)其他补充说明材料。
第十六条 凡由高等学校自主审定的专业,各校应于每年8月31日前(以当地邮戳或送达日为准,下同)将审定结果连同必要材料报学校主管部门。由学校主管部门按照统一表格于9月30日前核报国家教育委员会备案。
第十七条 凡由学校主管部门负责审批的专业,学校申报时间及审批具体时间可本着及时处理的精神由有关部门自行确定,但学校主管部门至迟应于每年9月30日前将审批结果按照统一表格报国家教育委员会备案。
第十八条 学校主管部门审批专业目录外的专业报国家教育委员会备案时须附专业论证报告、专业简介、教学计划、地区(部门)专业设置评议委员会评议情况及其他说明材料。
第十九条 对于备案的专业,国家教育委员会或学校主管部门发现不符合规定条件者,将及时提出指导性反馈意见。国家教育委员会至迟于当年11月30日前统一公布普通高等学校备案专业名单。

第五章 专业设置评议委员会
第二十条 专业设置评议委员会系学校主管部门的咨询、审议机构,接受学校主管部门委托,根据国家、部门和地方的人才需求、现有专业布点情况,按本规定,对本地区(部门)所属普通高等学校申报设置的专业进行评议,为学校主管部门提供决策咨询意见。
第二十一条 专业设置评议委员会由本地区(部门)高等学校、教育行政部门、计划部门、人事部门及其他有关单位的专家、学者组成。委员由学校主管部门聘任,任期4年。
第二十二条 专业设置评议委员会对普通高等学校申请设置的专业进行评议,可采取会议评议方式,也可采取通讯评议方式。
第二十三条 各地区(部门)专业设置评议委员会应根据本规定,制定工作细则。
第二十四条 各地区(部门)专业设置评议委员会的工作细则、组成人员名单及变动情况须抄报国家教育委员会。

第六章 专业目录外专业的论证
第二十五条 专业目录外专业的论证由学校主管部门邀请教育、科技、人事部门及有关单位专家、学者组成论证小组进行。论证小组的人数,一般为7至9人,其中申请设置该专业学校的专家、学者不得超过2人。
第二十六条 对专业目录外专业的论证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对拟设专业人才需求的分析;
(二)拟设专业与国内外相关和相近专业的比较分析;
(三)拟设专业的培养目标、业务范围(主要指知识、能力结构)、主干学科(或主要学科基础)、基本课程、授予学位;
(四)拟设专业的教学计划;
(五)设置专业目录外新专业的办学条件分析;
(六)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和情况
通过论证须着重说明设置该专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第二十七条 论证小组对拟设专业进行论证后,向学校主管部门提交论证报告和专业简介。

第七章 监督、检查
第二十八条 国家教育委员会对学校主管部门及其所属普通高等学校的专业设置实行指导、检查、监督。
第二十九条 对违反本规定擅自设置和调整专业的,国家教育委员会和有关教育行政部门可视具体情况,令其限期整顿、调整、停止招生,直至撤销该专业。
第三十条 对专业管理混乱,且领导不力的学校或学校主管部门,国家教育委员会将视具体情况予以通报批评或收回其按规定负责审批专业的权限。

第八章 附 则
第三十一条 普通高等学校专业设置审批和备案工作,由国家教育委员会高等教育司归口管理。
第三十二条 普通高等学校所设函授、夜大学本科专业的设置及调整可参照本规定。
第三十三条 本规定由国家教育委员会负责解释。
第三十四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
01 学科门类:哲学
0101 哲学类
010101 哲学 010102 逻辑学
010103 伦理学 010104※ 宗教学
0102 马克思主义理论类
010201 马克思主义基础 010202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010203 中国共产党党史 010204 中国革命史
010205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
02 学科门类:经济学
0201 经济学类
020101 经济学 020102 国民经济管理
020103 统计学 020104 财政学
020105 货币银行学 020106 国际经济
020107 农业经济 020108 工业经济
020109 贸易经济 020110 运输经济
020111 劳动经济 020112 国际金融
020113 国际贸易 020114 税务
020115 审计学 020116 保险
020117 投资经济 020118 工商行政管理
020119 土地管理
0202 工商管理类
020201 企业管理
020202 国际企业管理(注:可授经济学或工学学士学位)
020203 会计学 020204 理财学
020205 市场营销 020206 经济信息管理
020207 人力资源管理
020208 房地产经营管理(注:可授经济学或工学学士学位)
020209 旅游管理 020210 物流管理
020211 海关管理 020212 商品学
03 学科门类:法学
0301 法学类
030101 法学 030102 经济法
030103 国际法 030104 国际经济法
030105 劳动改造学
0302 社会学类(注:可授法学或哲学学士学位)
030201 社会学 030202 人口学
030203※ 社会工作
0303 政治学类(注:可授法学或哲学学士学位)
030301 政治学 030302 国际政治
030303 行政管理学 030304※ 外交学
0304 公安学类
030401 警察管理 030402 治安管理
030403 出入境管理
030404 武警指挥(注:可授法学或军事学学士学位)
030405 边防公安 030406 侦察
030407 安全防范
04 学科门类:教育学
0401 教育学类
040101 教育学 040102 幼儿教育
040103 特殊教育 040104 教育管理
040105 教育技术学(注:可授教育学或理学学士学位)
0402 思想政治教育类
040201 思想政治教育(注:可授教育学或法学学士学位)
0403 体育学类
040301 体育教育 040302※ 运动训练
040303 体育管理(注:可授教育学或理学学士学位)
040304※ 体育生物科学(注:可授教育学或理学学士学位)
040305※ 体育保健康复(注:可授教育学或理学学士学位)
040306※ 武术 040307 警察体育
05 学科门类:文学
0501 中国语言文学类
050101 汉语言文学 050102 中国文学
050103 汉语言 050104 藏语言文学
050105 蒙古语言文学 050106 维吾尔语言文学
050107 朝鲜语言文学 050108 哈萨克语言文学
050109 语言学 050110 编辑学
050111※ 古典文献 050112※ 对外汉语
050113 汉语言文学教育 050114 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教育
0502 外国语言文学类
050201 英语 050202 俄语
050203 德语 050204 法语
050205 西班牙语 050206 阿拉伯语
050207 日语 050208 波斯语
050209 朝鲜语 050210 菲律宾语
050211 古印度语 050212 印度尼西亚语
050213 印地语 050214 柬埔寨语
050215 老挝语 050216 缅甸语
050217 马来语 050218 蒙古语
050219 僧伽罗语 050220 泰语
050221 乌尔都语 050222 希伯莱语
050223 越南语 050224 豪萨语

050225 斯瓦希里语 050226 阿尔巴尼亚语
050227 保加利亚语 050228 波兰语
050229 捷克语 050230 罗马尼亚语
050231 葡萄牙语 050232 瑞典语
050233 塞尔维亚—克罗地亚语 050234 土耳其语
050235 希腊语 050236 匈牙利语
050237 意大利语 050238 英语教育
050239 俄语教育 050240 日语教育
0503 新闻学类
050301 新闻学 050302 广播电视新闻
050303 国际新闻 050304 广告学
050305※ 播音 050306※ 体育新闻
0504 艺术类
050401 音乐学 050402 指挥
050403 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 050404 演唱
050405 键盘乐器演奏 050406 管弦(打击)乐器演奏
050407 中国乐器演奏
050408※ 乐器修造艺术(注:可授文学或工学学士学位)
050409 音乐音响导演 050410 中国画
050411 油画 050412 版画
050413 壁画 050414 雕塑
050415 美术学 050416 环境艺术设计
050417 工艺美术学 050418 染织艺术设计
050419 服装艺术设计 050420 陶瓷艺术设计
050421 装潢艺术设计 050422 装饰艺术设计
050423 导演 050424 表演
050425 戏剧文学 050426 舞台设计
050427 灯光设计 050428 演出音响设计
050429 服装和化妆设计 050430 戏曲文学
050431 戏曲作曲 050432 舞蹈史与舞蹈理论
050433 舞蹈编导 050434 舞蹈教育
050435 文艺编导 050436 电视编辑
050437 电影文学 050438 电影摄影
050439 动画 050440 电影电视美术设计
050441 录音艺术 050442 文化艺术事业管理
050443※ 广播电视文学
050444※ 影像工程(注:可授文学或工学学士学位)
050445 音乐教育 050446 美术教育
06 学科门类:历史学
0601 历史学类
060101 历史学 060102 中国历史
060103 世界历史 060104 考古学
060105 博物馆学 060106※ 人类学
060107※ 民族学 060108 历史学教育
0602 图书信息档案学类(注:可授历史学、文学或理学学士学位)
060201 图书馆学 060202 信息学
060203 档案学 060204※ 科技档案
060205※ 图书出版发行学
07 学科门类:理学
0701 数学类
070101 数学 070102 应用数学
070103 计算数学及其应用软件 070104 统计与概率
070105※ 运筹学 070106※ 控制科学
070107※ 信息科学 070108 数学教育
0702 物理学类
070201 物理学 070202 应用物理学
070203 原子核物理学及核技术 070204 物理学教育
0703 化学类
070301 化学 070302 应用化学
070303 化学教育
0704 生物科学类
070401 生物学 070402 生物化学
070403 微生物学 070404※ 生物技术
070405 生物学教育
0705 天文学类
070501 天文学
0706 地质学类
070601 地质学 070602 构造地质学
070603 古生物学及地层学 070604 地球化学
0707 地理科学类
070701 地理学 070702※ 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
070703 资源环境区划与管理 070704 经济地理学与城乡区域规划
070705 地理信息系统与地图学 070706 地理学教育
0708 地球物理学类
070801 地球物理学 070802 空间物理学
0709 大气科学类
070901 气象学 070902 气候学
070903 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 070904 农业气象
0710 海洋科学类
071001 海洋学 071002 海洋物理学
071003 海洋化学 071004 海洋生物学
0711 力学类
071101 理论与应用力学
0712 信息与电子科学类
071201 无线电物理学 071202 电子学与信息系统
071203 微电子学 071204 应用光学
071205 声学
0713 材料科学类
071301 材料物理(注:可授理学或工学学士学位)
071302 材料化学
0714 环境科学类
071401 环境学 071402 生态学
0715 心理学类
071501 心理学 071502 应用心理学
0716 科技信息与管理类
071601 管理科学(注:可授理学或工学学士学位)
071602 科技信息
08 学科门类:工学
0801 地矿类
080101 地质矿产勘查 080102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勘查
080103 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 080104 应用地球化学
080105 应用地球物理 080106 采矿工程
080107 矿山通风安全 080108 勘察工程
080109 矿井建设 080110 石油工程
080111 选矿工程
0802 材料类

080201 钢铁冶金 080202 有色金属冶金
080203 冶金物理化学 080204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
080205 金属压力加工 080206 无机非金属材料
080207 硅酸盐工程 080208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080209 粉末冶金 080210 复合材料
080211 腐蚀与防护 080212※ 材料科学与工程
0803 机械类
080301 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 080302 热加工工艺及设备
080303 铸造 080304 塑性成形工艺及设备
080305 焊接工艺及设备 080306 机械设计及制造
080307 化工设备与机械 080308 船舶工程
080309 汽车与拖拉机 080310 机车车辆工程
080311 热力发动机 080312 流体传动及控制
080313 流体机械及流体工程 080314 真空技术及设备
080315 机械电子工程
080316 工业设计(注:可授工学或文学学士学位)
080317 设备工程与管理
0804 仪器仪表类
080401 精密仪器 080402 光学技术与光电仪器
080403 检测技术及仪器仪表 080404 电子仪器及测量技术
080405※ 几何量计量测试 080406※ 热工计量测试
080407※ 力学计量测试 080408※ 光学计量测试
080409※ 无线电计量测试
0805 热能核能类
080501 热能工程 080502 制冷与低温技术
080503 核技术 080504 核工程
0806 电工类
080601 电机电器及其控制 080602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080603 高电压与绝缘技术 080604 工业自动化
080605 电气技术
0807 电子与信息类
080701 电子材料与元器件 080702 微电子技术
080703 电子工程 080704 应用电子技术
080705 信息工程 080706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080707 物理电子技术 080708 光电子技术
080709 计算机及应用(注:可授工学或理学学士学位)
080710 计算机软件(注:可授工学或理学学士学位)
080711 自动控制 080712 通信工程
080713 生物医学工程
080714 计算机科学教育(注:可授工学或理学学士学位)

0808 土建类
080801 建筑学 080802 城市规划
080803 建筑工程 080804 城镇建设
080805 交通土建工程 080806 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
080807 城市燃气工程 080808 给水排水工程
080809※ 工业设备安装工程
0809 水利类
080901 水文与水资源利用 080902 水利水电建筑工程
080903 水利水电动力工程 080904 港口航道及治河工程
080905 海岸与海洋工程
0810 测绘类
081001 大地测量 081002 测量工程
081003 摄影测量与遥感 081004 地图学
0811 环境类
081101 环境工程 081102 环境监测
081103 环境规划与管理(注:可授工学或理学学士学位)
0812 化工与制药类
081201 化学工程 081202 化工工艺
081203 高分子化工 081204 精细化工
081205 生物化工 081206 工业分析
081207 电化学工程 081208 工业催化
081209 化学制药 081210 生物制药
081211 微生物制药 081212 药物制剂
081213 中药制药
0813 轻工粮食食品类
081301 制糖工程 081302 皮革工程
081303 制浆造纸工程 081304 印刷技术
081305 粮食工程 081306 油脂工程
081307 食品科学与工程 081308 发酵工程
081309 包装工程 081310 烟草工程
0814 农业工程类
081401 农业机械化 081402 农业建筑与环境工程
081403 农业电气化自动化 081404 农田水利工程
081405 土地规划与利用(注:可授工学或经济学学士学位)
081406 农村能源开发与利用 081407 农产品贮运与加工
081408 水产品贮藏与加工 081409 冷冻冷藏工程
0815 林业工程类
081501 森林工程 081502 林业与木工机械
081503 木材加工 081504 林产化工

081505 室内与家具设计
0816 纺织类
081601 纺织工程 081602 丝绸工程
081603 针织工程 081604 染整工程
081605 纺织材料及纺织品设计 081606 服装
0817 交通运输类
081701 交通运输 081702 载运工具运用工程
081703 交通工程 081704 海洋船舶驾驶
081705 轮机管理 081706 飞机驾驶
081707 石油天然气储运工程 081708 总图设计与运输工程
0818 航空航天类
081801 航空飞行器设计 081802 空间飞行器设计
081803 飞行器强度与实验技术 081804 飞行器动力工程
081805 飞行器制造工程 081806 飞行器制导与控制
081807 火箭导弹发射技术与设备 081808 飞行器环境控制与安全救生
0819 兵器类
081901 火炮与自动武器 081902 火箭武器
081903 弹药工程 081904 弹道工程
081905 鱼雷水雷工程 081906 火控与指挥系统工程
081907 火炸药 081908 引信技术
081909 爆炸技术及应用 081910 火工与烟火技术
081911 军用车辆工程
0820 公安技术类
082001 防火工程 082002 灭火技术
082003 火灾原因技术鉴定 082004 道路交通管理工程
082005 道路交通事故防治工程
082006 痕迹检验(注:可授工学或理学学士学位)
082007 文件鉴定(注:可授工学或理学学士学位)
082008 法化学(注:可授工学或理学学士学位)
082009 公共安全图像技术(注:可授工学或理学学士学位)
0821 工程力学类
082101 工程力学 082102 空气动力学与飞行力学
0822 管理工程类
082201 管理工程
082202 技术经济(注:可授工学或经济学学士学位)
082203 管理信息系统 082204 工业外贸
082205※ 系统工程 082206※ 安全工程
082207※ 工业工程
09 学科门类:农学
0901 植物生产类
090101 农学 090102 热带作物
090103 园艺 090104 果树
090105 蔬菜
090106 观赏园艺 090107 植物保护
090108 土壤与农业化学 090109 药用植物
090110 茶学 090111 草学
0902 森林资源类
090201 林学 090202 森林保护
090203 经济林
090204 野生植物资源开发与利用(注:可授农学或理学学士学位)
090205 野生动物保护与利用
0903 环境保护类
090301 园林
090302 风景园林(注:可授农学或工学学士学位)
090303 水土保持 090304 沙漠治理
090305 农业环境保护
0904 动物生产与兽医类
090401 畜牧兽医 090402 畜牧
090403 实验动物 090404 蚕学
090405 蜂学 090406 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
090407 兽医 090408 中兽医
090409 动物药学
0905 水产类
090501 淡水渔业 090502 海水养殖
090503 海洋渔业(注:可授农学或工学学士学位)
0906 管理类
090601 农业经济管理(注:可授农学或经济学学士学位)
090602 林业经济管理(注:可授农学或经济学学士学位)
090603 渔业经济管理(注:可授农学或经济学学士学位)
090604 渔业资源与渔政管理(注:可授农学或理学学士学位)
090605 自然保护区资源管理
090606 林业信息管理(注:可授农学或工学学士学位)
0907 农业推广类
090701※ 农业推广
10 学科门类:医学
1001 基础医学类
100101 基础医学(注:可授医学或理学学士学位)
1002 预防医学类
100201 预防医学 100202 环境医学
100203 卫生检验(注:可授医学或理学学士学位)
100204 营养与食品卫生
100205※ 妇幼卫生
1003 临床医学与医学技术类
100301 临床医学 100302 儿科医学
100303 精神病学与精神卫生 100304 放射医学
100305※ 医学影像学
100306※ 医学检验(注:可授医学或理学学士学位)
100307 医学营养学 100308※ 麻醉学
1004 口腔医学类
100401 口腔医学
1005 中医学类
100501 中医学 100502 中医五官科学
100503 中医骨伤科学 100504※ 中医外科学
100505※ 中医养生康复学 100506 针灸学
100507 推拿学 100508※ 中医文献学
100509 蒙医学 100510 藏医学
1006 法医学类
100601 法医学
1007 护理学类
100701 护理学(注:可授医学或理学学士学位)
1008 药学类(注:可授医学或理学学士学位)
100801 药学 100802 药物化学
100803 药物分析 100804 药理学
100805※ 临床药学 100806 中药学
100807 中药检定 100808 中药药理学
100809 中药资源
1009 管理类
100901 卫生事业管理



1993年7月16日

版权声明:所有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京ICP备14017250号-1